首页 > 女频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278章 元日唱和

第278章 元日唱和(1/2)

目录

待众人跟着杨廷选到了学宫。

此刻学宫两旁的厢房已经设了酒席,因没到吃饭的时间,所以席面上全都是新鲜的果子、点心和茶水,众人一边谈笑一边说话。

陈凡发现,在场的除了海陵的官绅宿老、士子富商之外,还有几个操着外地口音、作读书人打扮的家伙正围着一张桌子说话。

杨廷选清了清嗓子,笑着对众人道:“今天元日,也是咱们海陵县衙举办九九消寒会的日子,都是积年的老传统了!”

说到这,他拍了拍手,门外一直候着的衙役碰着一个卷轴走了进来。

只见那衙役进来后,当着众人的面展开卷轴。

卷轴上端写着《九九双梅消寒图》。

果然,这幅画中有两朵梅花。

左株白梅共八十一瓣,每一瓣上都录着节气。

右株红梅八十一瓣仍然空着……

杨廷选道:“消寒日自然是要唱和一番的,诸位一边品茶一边作诗也是一年里难得的雅事。”

“大家尽兴!”

他话说完,便坐在那群陌生人当中,与几人说笑起来了。

就在这时,窗外有艺伎取来琵琶一边弹奏《月令正调》。一边用扬州官话唱起了《踏雪寻梅》。

气氛逐渐被调动起来。

这时,跟陈凡一样,同为县学廪生的孔祖懿站起身,朝着杨廷选遥遥躬身道:“今天元日,蒙老父母宴请我等,祖懿荣幸之至,既老父母命我等作迎春唱和,那学生抛砖引玉!”

“好!”在场众人纷纷鼓起掌来,朝孔祖懿看去。

杨廷选也微笑着颔首,用眼神鼓励了这家伙一番。

孔祖懿有心在县里众人面前卖弄,于是走出酒席,站在众席间,顿了顿方才诵道:

盐运河头柳未黄,

暖阁已觉篆烟长。

九重消尽寒梅影,

十万新引待帆樯。

他的诗刚刚念完,众人齐齐叫好,就连杨廷选也连连点头。

海陵小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就是盐运,这里是两淮盐引点验之所在,也是淮盐运往各地的中心节点。

孔祖懿的诗很显然是对今年盐业大发的美好期待。

有了孔祖懿带头,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炒热了。

这时,上次在陈凡帮助下逃得一劫的沈彪此刻也站了起来。

他首先恭敬朝着杨廷选和张邦奇等人施了一礼,然后才道:“沈彪不才,也想在这元日作诗一首,以贺新年。”

杨廷选本就不是什么记仇的人,又见沈彪早已没了身上的傲气,于是便也放下芥蒂,微笑颔首。

沈彪诵道:

“银丝鲥鱼佐雪醅,

水精帘外看花回。

不知旧日堂中事,

且画江南数剪梅。”

沈彪此诗虽然工整,但却新意不多,但杨廷选要的就是对方的态度,见原本骄傲的县学生,如今低眉顺眼的摸样,那还说什么,心情大好地夸赞了几句,便让他坐下了。

一时间收到杨廷选等一众官员的鼓舞,县学生们纷纷起身作起诗来。

陈凡知道自己作诗水平不行,杨廷选几次眼光扫了过来,他都装作没有看见,只是低头喝茶,任凭其他人出风头。

估计是杨廷选也发现陈凡没有作诗的意愿,于是便也跳过了他,笑着对陈凡身边的徐述与海鲤道:“小石公,海兄,你们二人都是大才,今日怎么也得作上一作。”

徐述还在谦让,海鲤却当仁不让站起身道:

入春才一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众人听完后连连点头,就连杨廷选也笑着对陈凡道:“文瑞,你节后也抽空让海公回家一趟,海公这是想嫂夫人啦!”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这时,又有人起哄,让徐述来作诗。

徐述笑了笑,也作了一首:

荠菜登盘甘似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