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九枝灯 > 第178章 明月好 已将书剑许明时

第178章 明月好 已将书剑许明时(2/2)

目录

这事在座的谁不知啊?那么大一场雪,覆地数尺都不见停,本是皇帝祈下来的瑞雪,变成了灾,当时人心惶惶啊。

当时那些难民齐聚在开封门外,城内的人心还是吊着的,万一将人放进来,开封城内会引起多大的卵子都不可知。

有人道:“自是知道的,多亏了天府尹,听说他当时还是拖着病体去安抚的灾民。”

有人附和,“天府尹是好官啊,现在还在西线与军奋战,”

此话说完,有不少人都点点头,还有人道:“你们都不知道,先前城里有个地痞,时常在小老儿这里吃喝不给钱,小老儿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他不仅吃喝,还带拿的,后来实在忍不了了,我就去开封府衙告了状,第二日,那地痞就将过去吃的喝的的银钱补给了我,听说,是天府尹将他招过去,审问了。你们可不知道,这地痞的叔叔的妹子在付家当差。”

“哦!都是些权贵人家,惹不起也就算了。一个为奴作婢的亲戚,也如此嚣张。”

“说到这,”苏以言将扇子轻轻在桌面上拍打了一下,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作罢,都转过头来听她继续,“你们可知,那灾情是如何一扩再扩的吗?”苏以言问完,喝了一口茶,见人议论纷纷,却没有人再高声说了,她清了清嗓子,有个头戴幅巾的男子出声道:“小衙内,你就莫卖关子了。快说吧。”

众人跟着接话,“快说吧快说说看。”

苏以言以扇抵住下颌,缓慢道:“那萧家衙内,你们可见过?”

不知她怎么忽然提起萧家衙内,但萧家那个纨绔谁没见过?整日里欺男霸女的,“他都消停了一年有余了,正是那场雪灾后......”

苏以言道:“正是他,当时老相公还在朝上任职,皇帝与宰执商量让户部调了粮草往东明周边县去,你可知他们干了什么吗?他们吃了空饷,将粮食运往东明,除却上面的粮食,其他全是碎石沙。还有几袋米是吧,但这为了掩盖户部银钱不足问题,这厮竟做主将这些粮食全推到山下,”

众人吃惊,发出‘嘻’的一声。

苏以言继续道:“所赖上天有眼,他也没落着好,也跟着粮食一起滚了下去,只是他命不该绝。”

众人气愤,那书生拍桌而起,气愤道:“真真是丧尽天良!粮多粮少,对灾民而言,都是粮啊,竟然连这点粮也不给灾民,竟就为了他们的私欲!”书生说着说着竟哭了出来,见众人吃惊地望着他,他道:“你们不知,某正是东明旁的长垣县人,家中遭了灾,某出门去,家中房屋倒塌,家母......某也是随着人群往里开封来,才谋得一条活路,但某学识不够,未能中举,所以不能将这些苦说给官人们听听,没想到,背后竟然是户部的官员进行贪污。真真是可恶,有违孔孟之道啊。”读书人也骂不出什么特别难听的话来,翻来覆去还是在说那些话。

苏以言道:“正是如此,可还有别的事呢!”

众人又来了精神,那萧相公被革了职,皇帝圣明啊。但这些与高官相关的事谁不感兴趣呢?

苏以言又品了一口茶,继续说,“去年那潭州矿山之事,大家可听说过?”

“什么潭州私矿?”看来有人不知。

苏以言道:“今科二甲第一名,你们可知是谁?”

这谁人不知,二甲第一满打满算也就是第四,前三名有两个都是云家老相公道孙儿,当时还有人震惊道,云家的孙儿为什么不走荫庇这条道,偏偏来和普通读书人竞争位置,有人当时就反驳了:老相公说过,云家有家规,子孙不走荫庇,若想要功名,就得自己去考去。

有人心生敬佩,有人又心生艳羡,有特殊的权利却不使用,若每一位高官子孙都能做到,那朝廷也不至于冗官。

一个大汉道:“好像正是潭州户籍,姓李名佑,听说被皇帝关了。莫不是也是个鱼肉百姓的玩意?”

这话说得好生无礼。

苏以言微不可察地皱了眉,对着他道:“怎能如此说?那云家状元郎也被关了进去,难道他做了什么鱼肉乡里的事?我看不然,状元郎在睦洲,可是行了好大一番事,匪徒剿灭了,又充盈了国库,还让被冤枉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正名,这是什么鱼肉百姓的事?那我倒是希望,鱼肉百姓的事再多些才好呢。”

那人被苏以言这番话堵得哑口无言,只涨红着脸道:“是小人说错了,那什么小衙内,你继续说。”

见人也知错就改,苏以言朝着他轻轻点头,道:“那李佑确是如这位壮士说的,是那潭州籍贯,而他的父母亲戚,均亡在这矿山中,还记得,东京出现大虫分食人肉一事吗?”

有个小道士翘着一边腿,脚上的鞋虽旧却是好的,他将手中的花生米吃到嘴里,囫囵说,“知道知道,正是小道当时来给众人说得。”

有人知道,便搭腔,“是嘞,就是你这小道说天府尹都去了对面山上,因为在山上发现了许多人的残骸,又见到了大虫,只以为是大虫咬的。”

苏以言道:“结果那些残骸哪儿能是大虫撕咬的,而是私矿中百姓的。”

这似是大家第一次听说,只因在东京也没人去认领这些缺了四处的残骸,自然没有人报案关注后续,如今了解,竟是这样一场内幕,不免心惊。

苏以言说完,就往外走去。

子星陪着她一起,二人步行,路过一家酒楼,正听见有人在高声朗读着,周遭围观之人有不少太学的书生,都在呼喊喝彩:“好文采啊。”

又有人吼道:“这是什么?”

那人道:“大家,这是一名唤以行的兄台写的,请诛奸臣疏。”

苏以言站在门口听了,微翘了唇角打着扇往外走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