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 > 第145章 与宣旨官员做交易

第145章 与宣旨官员做交易(1/2)

目录

李三一笑了笑,接着说道:“嘿嘿,大人,我对此倒是有一些想法。凡是愿意来这里的落榜书生,我们都会为他们报销十两银子作为盘缠。如果他们来了之后觉得不满意,我还会再送上十两银子作为回家的路费。要是他们愿意在此地安家落户,那么独自一人的可以得到二十两银子安家费,携带五口以下家人的,则可以获得三十两银子的安家费,五口以上全家一起过来的话,安家费就是五十两银子。另外,只要大人您开具一份介绍信,我还会额外给大人您五十两银子作为润笔费。”

左侍郎崔建成听了李三一的这番话,眼睛一亮,但还是有些疑虑地问道:“哦,这样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这些人来了之后具体要做些什么呢?毕竟这里的环境……”

“当然不是开拓荒地,这里现在有移民四万多人,这需要治理,这里保证他们来了一年内月薪不低于二两银子,超过一年就看个人本事。家属能干活的,基本能解决劳务,可以组建伯爵府、河西郡府,开荒种地或者当佃户,可以到店铺做伙计、掌柜,进工坊做工,修路修渠。每个人过来只要能劳动,都会有用武之地。”

“如此甚好,此计甚妙啊!”左侍郎崔建成满脸笑容地说道,表示对这个方案的认可。

李三一接着说:“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尚未有职位补缺的上榜进士,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来我们这里实习或者担任幕僚。而且,我们给出的薪资待遇也相当优厚,每月至少有五两银子,还管吃管住呢!此外,我们还可以在长安设立一个河西郡驻长安办事处,以便及时将他们的相关信息传达给他们。”

左侍郎崔建成闻言,不禁开怀大笑,夸赞道:“哈哈哈哈,伯爵大人真是智勇双全啊!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这抢夺人才的手段也是如此果断利落!好,我接受这个提议。那么,对于这些人才,伯爵大人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

李三一回答道:“主要是需要精通算数、格物和律法的人才。当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专长,比如医师、水利、农事、冶金、酿酒等技术领域的人才,我们也都欢迎。”

左侍郎崔建成听后,略微惊讶地说:“伯爵大人所需求的人才还真是别具一格呢!”

李三一嘿嘿一笑,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我这里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我那里,奴隶们基本上都识字,所以这样的人能够胜任很多工作。而且,我带兵时立下规定,凡是想要在小旗以上职位晋升的人,必须认识五百个字以上。”

“哦?这次为何如此呢?打仗听从命令不就好了吗?”左侍郎崔建成满脸疑惑地问道。

“呵呵呵,大人所言甚是,不过这其中却有一些微妙之处啊。”李三一微微一笑,解释道,“您想啊,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人人口口相传,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比如说,我将命令传达给亲兵,让第二百夫队前进五百步。可到了最后,经过众人的口口相传,这个命令很可能就变成了向左一千步。”

“嗯……确实如此啊。”左侍郎崔建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了文字凭证,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保证命令的准确传达,效率自然也就不会大打折扣了。”

“正是如此!”李三一笑着应道,“而且,这样一来,那些书生过来之后,也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最起码,可以教士兵们识字嘛,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哈哈哈,还是伯爵大人治军有方!”

“大人,我这里有一本书,您不妨看看。”李三一毕恭毕敬地说道。

说话间,从怀中掏出一本《千字文》,小心翼翼地递到礼部左侍郎面前。

礼部左侍郎崔建成见状,心中不禁暗自思忖:“这李三一又想搞什么名堂?这些年来,各种牛鬼蛇神都想方设法地让我品鉴他们的作品,无非就是想借此机会给我送点礼物罢了。”

然而,出于礼貌,礼部左侍郎崔建成还是漫不经心地接过了那本《千字文》,随意翻开几页。

然而,仅仅是匆匆一瞥,他的脸色就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书页末尾,仿佛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

一刻钟过去了,礼部左侍郎始终没有再翻动书页,而是全神贯注地研究着书中的文字。

终于,他抬起头,满脸狐疑地看着李三一,问道:“伯爵,这本书……”

李三一似乎早已料到他会有此一问,连忙笑着解释道:“大人,这书是去年我府上的一位门客所编着的。我觉得其中的内容颇为有趣,便私自印了一批,想让更多人欣赏到。不知是否能入得了大人的法眼呢?”

礼部左侍郎崔建成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嗯,确实不错。我看这书的最后还有两首诗,想必都是伯爵大人的大作吧?”

李三一谦逊地笑了笑,说道:“呵呵呵,那不过是我在路过某些地方时,偶然有感而发罢了,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作。”

礼部左侍郎崔建成却对他的谦虚并不买账,赞叹道:“伯爵大人过谦了!这两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精妙,实乃难得的佳作啊!”

“这《悯农》《蚕妇》必将流芳百世的佳作!只是这一南一北。”礼部左侍郎知道,蚕妇这里的背景应该是吴越一带的,据他得到消息,李三一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大武国,主要生活地是耀州和秦州胭脂城。

“呵呵,事情是这样的,《悯农》这首诗呢,是我去年夏天在自家田里,看到那些佃户们种田非常辛苦,心生怜悯,于是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而《蚕妇》则是我去年去秦州鱼河堡县时,在那里发现了一处类似于吴越一带地理环境的地方,我去参观了那里的一处养蚕基地,看到蚕妇们的辛苦劳作,不禁感慨万分,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李三一详细地解释道。

礼部左侍郎崔建成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朗诵起了《蚕妇》这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太好了!”礼部左侍郎赞叹道,“如此佳作,实在难得。不知这本书的价值几何呢?”他对这两本书的背景已经了解清楚,心里也踏实了许多,于是继续追问价格。

李三一笑着回答道:“每本批发价是一百八十文,不过需要您派人上门取货。”

礼部左侍郎听后,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伯爵大人,这书的纸张质量非常好,而且印版肯定也花费了不少成本吧?这个价格会不会太低了呢?”他毕竟也是在学堂里待过的人,对这些东西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随便一本四书五经都超过五百文了。

李三一随意地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笑容,语气轻松地说道:“这就是我这里的价格,至于大人您打算以多少价格出售,那可就与我没有关系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