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第八六〇章 泉州新客(1/2)
永樂十一年初春,泉州港風雨如晦,海霧漫漫之中驟起異象,萬民聚觀。港口外,一艘黑帆金飾的巨艨緩緩入泊,船首高聳如城、船身鐵包木骨、四層甲板鱗次櫛比,其上風帆書寫大食文「主之榮光遍照四海」。此船來自天方之地,黑帆金舷,甲板雕飾著異域浮雕圖紋,號曰「納賽爾之鷹」。
船上主賓,號稱「曾柱丁員外」,皮膚黧黑、神情冷峻,隨從三十人,個個佩彎刀披黑袍。港司早已得報,稱此人乃「波斯海商」,來明國求貿易之利。
然泉州市長王剛見此人風骨不凡、威儀肅穆,且其隨從俱精於馬術刀槍,心生警惕,密奏金陵內閣,令泉州鎮守使羅之翰暗中監察。
當夜,「曾柱丁」入住蒲多芬舊居——昔日的天方行館,如今名曰「天房大屋」,重門深鎖,帷幔低垂。羅之翰派人潛入探查,卻發現行館之中焚燒的竟是東方極罕之沉香,且室內擺有一具明軍制式之火繩鐵槍,其上還刻有「舟山兵作局」篆文。
「曾柱丁」真名伊瑪德丁·贊吉,是阿勒頗城主,亦是近東穆斯林諸侯中勢力最強之一。此行明面上為商,實則有三意:
其一,探求「魔法火杖」真源,為阿拉伯世界立新兵制。
其二,窺察明國國力,定東方是否可為伊斯蘭後援之地。
其三,尋訪舊日盟友「蒲多芬·阿布」之遺脈,確認是否為真先知所選之賢人。
伊瑪德丁·贊吉站於行館高樓,俯望港中萬燈如海,不由低聲道:「是國,火器而強,學術而盛,民不知兵而兵不弱,民不識主而主不亂。若得此國之助,何懼拜占庭與十字?何愁耶路撒冷不歸?」
左右副官哈桑·本·沙利問曰:「主上意欲如何?」
伊瑪德丁·贊吉沉聲道:「試其志,觀其道。若其主能合天下之義,吾則奉書求盟;若其主貪利輕信,吾則偷其器,奪其利。」
伊瑪德丁·贊吉三日不出,於行館深思熟慮後,書下密信一封,封蠟以金,命副官送返阿勒頗:「東方有國,其器如神,其法如天,其人不識吾教,卻自生義禮。此乃吾穆斯林未見之真國也。若能與之合,天下大計可成;若為敵,則不可勝。請速遣火器工匠五十,金帛三千,俟我遣使入京覲見。」
伊瑪德丁·贊吉身披玄黑錦袍,立於天房行館高閣之上,望著岸邊空空的練兵場與巡邏寥落的兵卒,不禁蹙眉。這與他預想的明國南防要地截然不同。
伊瑪德丁·贊吉初至此地,滿心期待以金帛換取神火,然三日探聽之後,滿臉沉靜,暗藏失望。
「何處可得火杖?」
「無也。當年蒲多芬員外所得,乃幸遇三將私售——後皆獲罪。今泉州軍調南征,無軍器留地。」
言者,是市坊間一名販香小販,其父昔為屯兵營丁,酒後曾言軍中私賣軍器之事。
他遣副官哈桑、商譯伊本·卡迪四出打聽,終於打聽出真相——原來兩年前泉州才歸於明國統治,當時駐軍兵源繁雜、紀律未成,三位副將將多餘火器以高價私售給戴夫溫·阿布,正是那批魔法火杖流入天方,成為大馬士革之戰的奇兵。
然而這一行為嚴重違反明國軍紀,三人後來被發現,全遭革職治罪,關入泉州軍監半年,當地守將亦被調職處分。
伊瑪德丁·贊吉聞言默然。過去他以為這是一個鬆散且利益驅動的東方帝國,如同中亞草原王朝,誰想內部竟有嚴密法度、軍紀森嚴。
伊瑪德丁·贊吉聞之,目光一寒,轉而問道:「今軍何往?」
「聽說是跟女蘇丹南下,征交趾去了。一路打得順化北地都降了,海岸線都歸明國了!」
此語一出,隨行阿訇艾哈邁德臉色驟變,低聲唸誦古蘭經:「且不說此國法度,僅聽你說的那位‘女蘇丹’,便不清真。女人領兵、巡邊、掌國政,真主如何允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