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289章 经学和理学跨越千年的碰撞

第289章 经学和理学跨越千年的碰撞(1/2)

目录

贺邦泰的文章,其实以宋学以来的目光看,其实作的还是很好的。

尤其是这个题目本就是“形而上”的东西,想要说通说得有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的。

但丙班的学童因为已经习练文章有一段时间了。

在陈凡、海鲤的教导下,他们的文章已经颇具规模。

譬如其中一句:“盖谓天下有性焉,有道焉,有教焉,夫人之所知也。”

“而其所以为性,为道,为教者,夫人之所谓性矣。”

这句话什么意思,天下有性有道有教,所谓“性”是上天赋予人的本质,所谓“道”是人与万物应该遵循的规律,所谓“教”是圣人依据天地万物的规律来教导人类的方法。

这么小的年纪,能从“性”这一点,延伸到“道”和“教”,并且将之阐发清楚,这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试想一下,另一个时空中的二年级学生,此时应该还在写“有一天,小明和小红去公园里玩”呢。

虽然两个时空的教学重点不一样。

但出了弘毅塾,可以说,很多耄耋老童生也未必能说清楚“性”、“道”、“教”三者的关系。

刚开始时,曹操还在不屑摇头,对陈凡说:“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

什么意思?

就是将“天”拟人化,变成有意识的最高神,命就是天的命令,性就是五行赋予人的具体品德。

陈凡越听越是耳熟,不一会儿他便恍然,这不就是汉学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嘛!

将人性与天道,通过五行、五德一一对应起来。

转念一想,曹老板是东汉人,那时候郑玄、马融的经学大昌于世,他这么理解“天命谓之性”这句话,好像也是在所难免。

毕竟再牛逼的人物,也没办法跳出时代的桎梏啊。

想到这,刚刚还对曹操的到来,谨小慎微的陈凡,再看曹老板时,好像他已经跳出了白脸奸雄的固有印象,变成了一个那个年代下的“普通人”——被大儒洗脑的普通人。

不过曹操毕竟是聪明的,听着贺邦泰的文章,又听了海鲤的讲课。

等他出来后,便抓着陈凡道:“按照那丑虏的讲解,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是也不是?”

陈凡已经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果然能纵横天下的枭雄,没有一个是傻子。

这么短的时间,曹操竟然就从课堂上了解了朱熹对于性命二字的解释。

到了南宋,理学将儒家从神仙中剥离了出来,“理”为宇宙,不再是神了,“命”是规律,“性”则是事物存在的理。

“这是何人的学说?”曹操好奇问道。

“一个叫朱熹的家伙!”

“这人的学说有大问题,若依此人之说【性即理】,那岂不是物物有个分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陈凡傻了,你曹老板刚刚一直吹牛,说你是大汉忠臣,怎么说起君臣之道,你又反驳了起来呢?

曹操冷笑道:“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什么意思?

宋明理学将“三纲五常”论证为“天理”在人间的体现,使得等级制度获得形而上的背书。

曹操却将其斥之为“小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