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单个无人机小组的局限性(2/2)
那伍六一是怎么意识到这个情况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的那次演习了,他指挥的无人机小组,在整个演习期间总共向上级汇报了45个打击坐标。
其中有15个被导演组判定打击失效,那时可把他气得够呛,都占到1\/3了,他的水平也不能退步这么多呀!
结果事后一算才发现有问题,45个坐标中有35个是炮兵打击坐标,其中有12个被判定为打击失效。
还有10个坐标,是交给空中打击力量和连营级直射或曲射炮兵负责攻击的,有三次也被判定为没打中目标。
后来根据实地考察发现,导演组给提供的地图整体的横向纵向偏差超过了500米,海拔错位在100米到150米上下浮动,这些问题连在此处生活已久的老农都没有发现,可见隐蔽性有多强。
“估计是够呛啊!联网正常来说是能够做到,可必须得在己方掌握电子控制权的前提下才行,否则就是暴露自己的目标,等着对面开炮过来炸”,齐桓想了想,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如果我们启动联网,将信息传输给所有的己方单位,需要速度达到多快,才能在火炮攻击来临之前完成撤离”。
伍六一并没有被新来的副连长打击到,反而拿出了自己早已想好的解决办法,无论到何时,反应速度都是有一定限制。
就算敌人能在自己组网的一瞬间,抓捕到电磁信号,也需要向炮兵部队发送打击诸元,更别说炮弹飞行还需要一段时间。
他们完全能做到,在联网交换完所需要的信息后立刻撤离,又或者是利用装甲车的快速机动,边跑边进行联网。
以上的方式都有不低的可行性,毕竟谁规定传输信息时,要待在原地不动了。
“如果是小规模的战斗,且部队活动范围在己方防空圈之内,理论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现在但凡是涉及到师级以上规模的冲突,就算没有空军参战,也会有陆航的武装直升机参与进来。
他们以低空,甚至是超低空的方式进行快速突防,在目标进入火箭弹打击范围内,迅速发起袭击,打完后立刻降低飞行高度,飞回己方控制区域。
像这样的攻击是很难被防御的,不过前提是我方没有空中预警机或电子战机在空中警戒,否则进来一个死一个”。
“这样啊!”伍六一听后仿佛受到了震撼一般,勉强的点了点头,同时还在思索齐桓回答中提到的那些先进装备。
如果它们出现在战场上,会对整个局势造成多大变化呢?要是敌人先进行装备,那他们要做何种应对之法呢?
也就是齐恒不会读心术,否则伍六一绝对会在A大队的挖墙脚名单中,位于榜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