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这么容易?(1/2)
韦孝之等人来到定好的包间坐下。
包间窗户打开着,可以看见樊楼里的热闹。
饭菜还没上来,果然就有热闹可瞧。
“孝之,看见没?那位是睦州提举常平使,他身旁的是睦州转运使。”
好友用胳膊肘碰碰韦孝之,示意他看外面。
那两人并没有穿官服戴官帽,而是穿着一身常服,在那里举杯推盏,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
其他人为韦孝之解惑:“睦州发生叛乱,听说领头的人叫方腊,叛军里全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
“这两人也是个废物,被小小的农民军吓破胆,听说叛军要来,他俩竟然提前跑了。”
有人反驳:“我看这次的叛军,和以前的小打小闹不一样。他们在清溪县全歼五千大周军队。”
“唉,我们花了那么些钱财,养那么多兵,不堪重用!被鞑子摁着打,被顾南夕摁着打,现在连小小的起义军也敢挑衅我们!”
“云国公没反叛的那个几年,大周境内还是很太平的。”
包间为之一静。
随即有人转移话题道:“不提那事。你们猜,这两位大人在干啥?”
韦孝之:“还能干嘛?肯定是想走门路,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呗。”
“不愧是孝之,你答对了!他们原本想去找佟太师,却吃了个闭门羹。转而去找李阁老,瞧现在这情景里,阁楼应该是接下此事。”
韦孝之眼神微冷,这样渎职的官员,居然能让他们在京都四处活动,本身就是对大周朝廷的一种讽刺。
韦孝之:“睦州没了,杭州造船厂呢?”
“早成空壳了!官家缺钱的紧,派去杭州造船厂的人,趁着孙娘子不在,把造船厂掏空了。听说船厂里的技术人员,全被泉州那头挖走。”
“可惜了,杭州造船厂本有希望超过泉州的。”
韦孝之微不可闻地叹气。
左掏一个窟窿,右掏一个窟窿,最后整个大周到处都是窟窿。
家底子再厚,也经不住这么造啊。
八卦一番后,众人又问起微笑时在云州的见闻。
“什么?!原来你写的《北上见闻录》竟然是真的,不是被胁迫的?”
“我一直以为,你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才写出一份《北上见闻录》。”
“若北面真如您所说,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韦孝之的朋友都不是酒囊饭蛋,个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他们自然能看出一个吏治清明,政令通达,从上至下,万众一心的政权,有多么恐怖!
尤其是他们有兵有粮,有地盘,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
一个留着山羊胡须的青袍郎君,愣愣的:“我一直以为民众愚昧,不能与之语。为何北面的百姓却像脱胎换骨一般?”
有时候比起来,就不像是一个人种。
他曾经接触过最底层的百姓,给他留下来的印象就是理解能力低下,不会算数,满脑子都是吃喝,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
等若是饿极了,给他们一张饼,就能让他们去做任何违法犯纪的事,哪怕是要他们的命也行。
韦孝之喝了一杯酒:“古语有云,仓禀足而知礼仪。他们连肚子都填不饱,活着就耗尽他们的全部力气,哪有精力去讲大义?”
“你们看着他们可怜可恨,殊不知,你若换成他们,你会更加可恨。”
曹平:“这就是佛教为何如此受追捧。苦此生,修来世,来世投个好胎。”
话题太过沉重,不适合今日的接风宴。
众人换了个轻松的话题,愉快的度过了一晚。
次日,韦孝之整理好衣衫,在心中打了四五遍腹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