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库约地区和科尔多瓦往事(1/2)
门多萨省西部,一处海拔在1800米的山谷林区,坐落了一个小村庄。
这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山谷,当地人称呼为加尔拉拉山谷,村庄也就叫加尔拉拉村。
远处的高山耸立在云雾上面,山顶上还有不少积雪,海拔高达6000多米,
大半座山都被云雾遮住了,早晨和晚上的雾气最大。
五月的库约地区,靠近安第斯山脉的天气复杂多变。
白天阳光炎热,山峰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
远处的雪山闪耀着白色光芒,终年不化的积雪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到了夜晚气温骤降,寒冷刺骨,让人不禁裹紧身上的衣物,甚至比普那高原要冷一些。
好在白天的山谷中时常吹起阵阵山风,带着安第斯山脉特有的清新与凉意。
加那拉拉山谷上村庄由一大片简陋的院子组成,
19世纪的时候,这里曾是高乔牧人的临时聚居点和货物贸易集散地。
最多的时候,这个村庄有1500多人居住,跟个小城镇似的,非常繁华。
大量破败的院墙用土砖堆叠砌成,很多房屋都是空置的,土砖上长满了青色的苔藓,一些房屋用的还是石头和红砖。
以前盘山公路未修建的时候,这个小村庄靠骡马小道与外界连通。
省里的盘山公路修成后,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生机。
村庄不是很大,属于混居类型的,只有90多户人家,500多人。
村里居住的小孩和老人家居多,年轻人大多数去远一点的城镇或者城市求生。
村里饲养安格斯牛与山羊,保留高乔人的骑术传统。
20多年前开始,冰川融水开始减少,引发上游村庄截流纠纷,夏季常发生械斗。
随着人口的减少,因为水资源问题导致的械斗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家庭选择到城镇或者更远的城市生活。
这里是一处河流的上游附近,所以水资源相对丰富一些。
五六年前,一批逃避旱灾的玻利维亚艾马拉人和门多萨本地的混血农民迁入,增强了村庄的实力。
村庄最古老的建筑是一座矮小的教堂,墙皮剥落的圣像旁,却摆着帕查玛玛的陶土像。
村里的古柯叶泡茶可以用于缓解高原反应,发酵玉米酒是传统饮品。
粮食以玉米和马铃薯为主,其他还有豆类、花生等作物。
羊驼毛编织是重要手工业,用于制作防寒衣物和毯子。
除此之外,这里还种植烟草。
阿根廷国家烟草公司成立后,各省烟草公司也转属国家烟草公司旗下,各省可以获取其中一部分利润。
这个小村庄的烟草也由国家烟草公司收购。
新的国家烟草公司成立后,为阿根廷财政贡献大量税源,比起必隆时期,现在的国家烟草不管是竞争力还是新品开发都极为出色,地方各省级烟草贡献了大部分新品牌。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剩下五家烟草公司,排名第一的是阿根廷国家烟草公司,第二的是安第斯烟草公司,第三名则是萨兰迪烟草公司,第四的是阿根廷查科烟草公司,第五的则是阿根廷潘帕斯烟草公司,其中只有安第斯烟草和萨兰迪烟草公司属于私营公司。
其他私营烟草公司基本上退出了烟草行业,省级国营烟草公司作为国家烟草公司的分支机构运营,未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在国家烟草公司的控制之下运营。
在科恩内阁的推动下,阿根廷烟草工业实现了很大的进步,70%的产量用于出口,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加尔拉拉村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种植高山烟草,通公路后,很多土地改种这些高价值的烟草。
从三十年代以来,阿根廷边疆地区已经有很多农村空置,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失,也就是最近几年重新有了人气。
一些荒凉地带的农村,整个村庄都迁移走的都在少数。
这里不算非常贫瘠,这个移民村是在老村庄的基础上设立而来。
加尔拉拉山谷就像是一个被拉长的三角形,村庄处在三角形的顶端前面,而村庄就是一个面积达到两千英亩的高山农场。
再往上面去就是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这个山谷在周围几十公里范围之内自然环境还算是相当优越的。
在干旱比较严重的库约地区,也算是一块不错的地方。
从山谷顶部这里看去,可以看到远处的科尔多瓦山,中间是比较平缓的库约地区。
库约地区是安第斯山东麓的缓坡谷地,切割强烈的山原与冲积河谷相间分布。
东西跨度约1200公里宽度,南北跨度约300-400公里,最宽处位于门多萨省南部。
这里受两侧山脉阻挡水汽影响,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植被以耐旱灌木为主,东部过渡为荒漠平原。
最近几年,门多萨地区受安第斯山雨影效应影响,降水问题日益严重,也影响到了雪山。
这里的整体气候大约和大秦省的黄土高坡北部或者酒泉省的河西走廊差不多,就是河流规模没有那么大。
河流的话就和西域省差不多,内流河居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汽都无法到达这里,降水稀少,依赖冰川雪水,还有梵风组成了这里的气候。
库约地区因为干旱少雨,很多地方并没有人居住。
反而是一些拥有水源的上游,峡谷地带有人居住。
科恩内阁计划将这里打造成阿根廷的新墨西哥州,引入先进采矿和冶炼技术,发展核工业和军事工业,并与东部工业发达地区建立更多的交通基础设施。
比起查科地区,潘帕斯地区和沿海地区,这里更加安全。
但首先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同时还要控制好污染问题。
库约地区的山上光秃秃的,大量改造成梯田样式,种植葡萄和橄榄,是阿根廷的重要葡萄酒和橄榄油产区。
阿根廷西部已出现周期性干旱,影响整体农业收成,开发一套科学合理的灌溉体系十分重要。
这里昼夜温差比较大,最近几年当地的农业科学院在农业部的指示下培育各种瓜果和耐旱节水的农作物。
库约高原的自然环境可比查科地区差多了,只有沿河谷地才能种植粮食,查科地区降水和河流水源不缺。
很多地方其实相当荒凉,灌木丛都比较稀缺,能长草都算可以的,而控制放牧也变得相当重要,规划草场就成了各地市政厅需要协调的事情。
库约地区的情况和圣赫塞前世玩的一款电脑游戏很像,正当防卫4里面的游戏场景。
库约三省分别是门多萨省、圣胡安省和科尔多瓦省南部地区,也就是原来的圣路易斯省。
门多萨市是库约地区最大城市,人口已经发展到68万,位于门多萨河冲积出的河谷之上,是库约高原最大的冲积扇平原。
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群,占据了整个高原最好的冲积平原地块,广域市改革后,门多萨市的面积从54平方公里增加到16600平方公里。
充沛的阳光、炎热的夏季和门多萨河的灌溉造就了这个大城市。
第15师驻守门多萨市,这里也是国防部秘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西两大新区,洁净且宽阔的街道上挤满了人,街道两侧的店铺依着山势而建,街道上人群非常多,在各个商铺中进进出出,十分的热闹。
门多萨市开挖建设了2座大型人工湖来调节微气候,让这里的夏天没有那么炎热。
天色暗了下来后,大道的路灯打开,通宵不灭,街道上人也有不少。
这里的繁华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东部的大城市,治安也很好。
最近几天是丰收节,也是门多萨省以及其他库约地区省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同时还马上迎来圣伊西德罗节。
作为库约高原最重要的城市,工业中心和贸易集散地,相当多的人口涌入这里,举行各种祭祀庆典,购买物资。
最先举办的是迪亚吉塔人的传统丰收仪式,画着各种颜料的土著居民进行各种舞蹈,当地人口也加入。
西北各省也和秘鲁一样庆祝太阳神因蒂诞辰,进行太阳祭,祈求农业丰饶。
也有大地之母帕查玛玛的,通过献祭食物、古柯叶和酒,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有的是圣伊西德罗节。
阿根廷西北地区的丰收节,胡胡伊地区则是9月份。
在久远的阿塔瓦尔帕时代,太阳祭诞辰庆典持续9天,祭司以儿童鲜血献祭。
丰收节的庆祝都十分热闹,拉潘帕省则是如此,丰收女神成为拉潘帕省的守护女神后,拉潘帕省专门设置了节日,用于祭祀。
拉潘帕省也确实风调雨顺了很多年了,加上超级运河的建设,拉潘帕省如今不算太缺水,但也因此影响到了原先的科罗拉多河中下游地区。
那里是内格罗省重要的农业地块,以前因为人口不多所以影响不大。
门多萨市发电量比较丰富,工业用电充足,而且水电占比很高,二十四小时发电,让夜晚也非常多路灯。
要到晚上十点后,街道上的行人才会少很多。
城市越繁华,人流越多,经济发展也会变好。
而且门多萨市不比边境,这里的控制相当严格,很多国家的势力想渗透都很难,移民准入也必须是三代以上的。
门多萨省治安良好,易守难攻,最近几年的新移民和科尔多瓦省一样,其实不多,加入的新移民大多数来自于躲避战乱的阿根廷老一代,外来的新移民和游客进入这里都需要提交申请。
门多萨市的东西两大新区的食品工业园区,还有各大矿业公司开办的冶金材料工厂,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阿根廷的几个大型军工厂都在这里安排设立了研究所和工厂,还有不少凿穿安第斯山的地下实验室。
库约高原以及安第斯山脉稀土矿数量很多,门多萨矿业专门成立稀土公司,用于开采稀土,与萨尔塔省竞争。
几家大型钢铁冶金公司也在这里成立实验室,用于研发高性能材料,以及提炼稀有金属。
整个库约高原地区人口大约有396万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主要为意大利、西班牙及中东移民为主,中东移民为叙利亚和黎巴嫩裔,参与当地的农业和贸易。
库约高原是阿根廷中西部的水电潜力重镇,远期水力发电量潜力在每年3000亿千瓦时以上,目前正在投入重金开发大型水电,用于拉潘帕省,科尔多瓦省的工业发展,省一级和市一级开发的小型水电项目适合分散式供电。
这里的干旱环境倒是和中东地区很像,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冰川融水河流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库约高原因为没有全面规划,水渠系统紊乱,干旱年份经常出现河水不进水渠,为了抢水而爆发械斗的情况。
库约高原往北是萨尔塔省和图库曼省,降水量总体增加,图库曼省的卡塔马卡地区降水量则和库约高原差不多。
在几个世纪以前,卡塔马卡地区曾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据点,利用高山梯田发展马铃薯、藜麦种植,并驯养骆马,支撑印加边疆的物资供应。
当地原住民仍保留传统节庆和手工艺,不过当时的卡塔马卡要比现在的卡塔马卡更北边一些。
印加人驯养驼马提供肉、毛和运输,羊驼毛是重要贸易商品。
历史上大庄园垄断土地,小农和佃农缺乏资金升级技术,导致当地的灌溉设施发展的非常落后。
科恩内阁上台后,开始开发安第斯山脉地区,库约高原地区是中部发展重点,特别是灌溉设施开始大量修建。
在河谷地带恢复原生植被,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库约干旱气候与昼夜温差适宜葡萄种植,用于发展高端酿酒及果酱加工产业链,水能资源丰富,干旱区太阳能潜力大。
这里邻近安第斯矿带,可以开发铜、锂等矿产,配套冶炼与材料工业。
1500-2000米种植酿酒葡萄,2000-2500米发展苹果和梨,2500米以上种植蓝莓等小浆果,利用垂直气候差异提升土地农业产值。
库约大学、门多萨大学,门多萨工业大学则是萨尔塔省最大的三所大学,其他还有门多萨农业大学,门多萨化工学院等多所大学。
门多萨大学数量比较多,而且卫星城区的数量也很多,迈普,圣马丁,拉斯埃拉斯,戈多伊克鲁斯,里瓦达维亚的人口都和三大城区差不多。
门多萨省南部靠近内乌肯地区拥有石油天然气资源,门多萨省成立了门多萨石油学院,门多萨矿业学院,推动产业升级。
第二大城市是圣胡安省的原省府圣胡安市,人口39万。
圣胡安市的母亲河是圣胡安河,年净流量达到29.4亿立方米,正在建设乌勒姆水库,建成后可以供给圣胡安省大部分用水。
圣胡安河和哈查尔河是新圣胡安省两条最大的河流,哈查尔河净流量12.8亿立方米,容易断流,新省会阿特雷斯市正是在哈查尔河的中上游。
哈查尔河最后汇入萨拉多河。
科罗拉多河年均径流量46亿立方米,由巴兰卡斯河和格兰德河汇合而成,这正是拉潘帕运河的下流,拉潘帕省进行人工改道后,成为布兰卡市的重要水源。
科罗拉多河上游计划2座高坝,发电600兆瓦,中下游建设3-4座低坝,发电600兆瓦,总装机1200兆瓦,优先供应门多萨和内格罗省,发电量42亿度。
这些河流加起来还没内格罗河一条河流的径流量高,内格罗河由内乌肯河与利迈河在省内汇合形成,干流全长635千米,流域面积12.5万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
内格罗河中上游规划了水电站群项目,用规划装机容量2800兆瓦,6—8座中大型水电站,发电量达到12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布兰卡市和内格罗河省工业发展的需要。
最大单个水电站不超过600兆瓦,避免超大型坝的地质风险。
项目涉及原内乌肯地区和原内格罗省地区,因为省份合并,目前规划进程速度较快。
审批和土地征用流程简化,可以为两个省创造15000个工作岗位,带动本省的钢铁、水泥等产业继续发展。
首批开发2座高坝,发电1000兆瓦,接入拉潘帕电网。
若未来运营良好,规划将继续扩大到4000兆瓦,并规划成立风力发电站。
在内阁的批准下,阿根廷形成了六个规模比较大的电网公司,进行区域组网。
分别是拉潘帕省为核心的阿根廷南方电力网络公司,主管拉潘帕省,内格罗河省和门多萨省三个省,原中部电网圣路易斯省拆分后,和门多萨省并入拉潘帕省电网组建新的南方电网。
布宜诺斯艾利斯电网公司,主管科尔多瓦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圣菲省,雷里奥斯省。
查科电网公司,主管查科省,科连斯特省,圣地亚哥省。
西北电网公司,主管萨尔塔省,图库曼省。
圣克鲁斯电网公司,丘布特省电网公司。
未来阿根廷将进行电网连接,继续合并组建2-3个大型电网公司,查科电网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电网已经开始进行合并了。
乌拉圭因为电力不够发达,目前开始接入布宜诺斯艾利斯电网,购买富余电力。
为了保证科罗拉多河的水流量,潘帕斯运河三期工程就是在内格罗河的中游与科罗拉多河中游建立一条新运河,从内格罗河引水,让科罗拉多河的下游径流量增长到86亿立方米,内格罗河省原有的灌溉渠也能保证水量。
布兰卡市供水稳定性继续提升,可支撑未来20年人口增长。
总工程150公里,开挖土方量2.2亿立方米,主航道设计宽度80米,水深6米,满足1000吨级船舶通行。
布兰卡市疯狂增长的工业用水才是大头,布兰卡市已经开始规划建设一座海水淡化工厂,阿根廷专门成立了海洋研究院,在布兰卡市成立了海水淡化研究所。
因为淡水资源缺乏,沿海电厂和炼油厂,钢铁厂已经开始抽取海水用于冷却。
布兰卡市修了15个大型人工湖泊,还有地下水库,采用截流河道与筑坝技术,用于储存淡水,总库容超过20亿立方米,部分湖泊还配备雾水收集装置,保证水资源充足。
库约高原的第三大城市则是原来的拉里奥哈省的省府拉里奥哈市,人口18万,由拉里奥哈河供给大部分水源。
圣路易斯市人口也有17万,这个城市年均降水量627毫米,属于比较高的了,要知道布兰卡市的全年平均降雨量也才600毫米。
原来的圣路易斯省并不完全在库约地区,而是在潘帕斯草原的边缘地带。
圣路易斯市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温暖湿润的气流从大西洋深入内陆,带来较多水汽,地形抬升作用促使湿润气流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
圣路易斯市目前是门多萨省的第二大城市,人口多,增长也很快。
圣胡安省和拉里奥哈省合并后,选了两省交界的阿特雷斯市作为新省会。
科恩内阁选派一名可靠的高官和文官团队在此处,新省府和两大旧省府组成了经济三角,通过库约高原的公路铁路建立连接,交通也十分方便。
合并省份强化内阁对省市的直接管控,作为面积较大但人口稀少的省份,如卡塔马卡省,圣路易斯省单独设省不利于资源集中调配。
老牌强省的辖区得到拓展,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实力,胡胡伊省工业基础薄弱,并入萨尔塔省后,可以共享后者的工业资源,奥兰市的石化,钢铁、萨尔塔市的机械制造等,促进地区的经济的整合。
阿特雷斯市的建设也比较快,又合并了原圣胡安省的马拉耶斯市,发展主体往西移动,在哈查尔河上游谷地绿洲设立新市区,面积扩大到2.26万平方公里。
哈查尔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域面积34232平方公里,是阿特雷斯市的主要水源。
阿特雷斯市的气候和门多萨市差不多,甚至要好一些,每年的降水量能达到500毫米,气候条件也比较温和,整体人口已经增长到13万人。
新的主城区马拉耶斯区处于安第斯山脉东麓的肥沃山谷地区。
这里比不上门多萨市的主要原因是这里位于库约高原的南部地区,而且没有修建铁路,河谷上游也没有像门多萨平原那么大的平坦地块。
新省府规划了通往东部地区的铁路,补足交通短板。
相比于东部的激烈竞争,阿特雷斯市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厌倦竞争的人加入。
......
加尔拉拉村再往东150多公里,则是科尔多瓦省的莫特罗斯市。
莫特罗斯市靠着西边奇基塔湖和杜尔塞河、普里梅罗河调节水量,气候温和,适宜农牧业发展,是高乔人的重要据点。
奇基塔湖面积2000平方公里,是个咸水湖泊,还是南美洲最大的盐湖之一。
湖里的高浓度卤水为盐业加工提供了优质原料,为化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莫特罗斯市西部是一片大湿地沼泽草原,土壤也不肥沃,不然也轮不到高乔人,唯一比较好的是气候还算不错,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修建了不少庄园牧场,是阿根廷富豪贵族们的度假圣地。
当然,高乔人原先占据的土地也不多,只占据其中十分之一左右,而且都是一些边角地块,好的牧场都被当地的地主势力和牧场主垄断。
现在依托奇基塔湖资源发展盐业、渔业,加上内流河灌溉设施建设,德尔霍斯市东部的高乔人发展农牧业。
高乔人还成立了矿业合作社,对本地的矿产进行了开采。
经济发展后,很多新移民因此迁移到德尔霍斯市和莫特罗斯市。
德尔霍斯市成了高乔人的龙兴之地后,在资金的堆砌下,才慢慢富裕起来。
自从科尔多瓦出了个高乔总理大臣,打破了本土白人的垄断神话。
科尔多瓦省也从反对者变成拥护者,特别是土地改革过后,曾经的反对者们清算破产,彻底没了脾气。
科尔多瓦省内80%的矿产资源尚未充分勘探,尤其安第斯成矿带延伸区域潜力较大。
科尔多瓦省矿业以中小型矿山为主,虽不及北部钾三角规模,但仍是阿根廷中部重要的矿产贸易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